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2节(1 / 2)





  当然,她的举动同样惹恼了里昂先生,虽然他平日里慵懒,有时候还表现得有些天然,但狮子毕竟是猛兽,一旦被触及逆鳞,那他释放的力量足以撼动整片草原,无法遏制的力量会撕碎所有自不量力的其他动物。

  好在她脸皮厚,而他偏偏架不住脸皮厚的人,最后她以一杯牛奶的攻势勉强安抚了他。

  但通过这件事,江九幺想明白了一件事,想要守护威兹曼家,想要保护阿道夫,她必须握有力量。

  她一度无聊地跟正在喝牛奶的男人探讨什么叫做力量,结果被他一把捏住了脑袋,说只要他一用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捏碎她。

  “这就是力量。”

  江九幺给了他一个白眼:“有本事你来捏捏看。”

  “……”

  男人收回了近乎睥睨的犀利目光,原本捏着她脑袋的手改为无言地拍了把她的额头。

  她故作吃痛地揉揉额头,然后握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知识就是力量!”

  “……”

  里昂先生闻言颇为无语地看了她一眼,看起来非常不认同她的看法。

  这是当然的了,她都懒得吐槽这家伙来了德国起码六年以上却连一句德语都说不来,到最后反倒是阿道夫学会了日语,才正式建立起了两人沟通的桥梁。

  不过也因为这样,他就更没有理由去学德语了,那本用以学习德语的基础书籍,自江九幺给他那天算起,就没有翻了超过两页。每次强迫他看,最后也只会变成他午睡的绝佳遮阳物。

  江九幺有了觉悟,而之后的行动也证明了她的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没错,知识就是力量!

  时间越到1938年,这年克罗蒂雅从柏林工业大学毕业,她才刚满二十岁。她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成为讲师,早两年已被誉为物理及有机化学双领域的天才。

  也因为这样她得以向政府申请了特别保护,让毫不逊色于姐姐的天才少年阿道夫有了更多机会进行喜爱的科学事业,而不用被迫加入军事学校参加少年兵团,而这也是帕翠莎所希望看到的。

  最近,阿道夫在研究量子论,而课余时间则在帮一位远房的姨夫升级一款杀虫剂,他的药剂公司正因没有订单面临倒闭的困局。

  在姐姐克罗蒂雅的陪伴下,他已经走出了母亲在自己面前被炸死的阴霾,日子过得比较充实。

  这天是1938年的11月9日。

  江九幺的二战纪年表里没有这一天,而她跟往常一样忙活到了晚上,她的研究停不下来,一段时间没有拿出成果很容易被当局质疑。

  不久前,她在与导师哈恩在实验中得到了惊人的发现,当他们用一种慢中子来轰击铀核时,竟出人意料地发生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情况,反应不仅迅速强烈、释放出很高的能量,而且铀核分裂成为一些原子序数小得多的、更轻的物质成分。

  这或许就是核裂变。

  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江九幺在那之后的研究反而变得束手束脚起来,克罗蒂雅的求知欲和江九幺对后世的顾虑发生了巨大的矛盾。

  再这么玩下去,她大概真的要弄出核爆了。

  江九幺苦恼地叹了口气,惹得早已将接人看做习惯的里昂先生看了她好几眼,完全搞不懂她又在惆怅些什么。

  事实上,在帕翠莎去世后,里昂先生就一直贯彻着以“路过”为名来接送她的优良传统,沉默的男人以固执的想法坚持了些什么。

  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江九幺便会噼里啪啦地说一堆,里昂先生就是她的最佳听众。当然,他鲜少发表评价,但只要她愿意说,他就会在一旁安静地听着。

  “我大胆地猜测,这种现象可能就是我跟老师当初曾设想过的铀核的一种分裂。”

  江九幺絮絮叨叨说着自己的实验结论,要知道核裂变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子可以把一个重核打破,关键的是在中子打破重核的过程中,同时释放出能量。

  “核能啊卧槽!”

  “……”

  “到时候砰砰砰几下,大家不都得玩完了!”

  江九幺越说越抓狂,只要理论基础被奠定,只要德国愿意投入人力和血本,那在不久的将来真的要看到原、子弹的诞生了。

  德国要是先有了这种重磅武器,那还打什么二战啊?!

  “里昂先生!你明白那得有多可怕吗?!”

  “……哦。”

  男人向她挑起了半边眉,这简短的一个音节似乎就是他的回答,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面,远有比她口中所说的原、子弹力量更强大的东西存在。

  “好吧,你不明白。”

  江九幺无奈地拍了把额头,她可能无法用语言精准描述这种担忧,毕竟在这个时代没人知道核武器是个什么东西。

  但这么个为世界格局担忧的话题并未持续太久,因为就在江九幺与里昂先生回家的路上,他们遭遇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那是突如其来的一场暴动。

  往常本该少有行人的时间段此刻却满满都是人,他们看起来是普通的民众,但人数众多,手中拿着棍棒武器,他们正在疯狂打砸街边的商店,时不时还从里面拽出抱头求饶的店主,而他们唯一的共同点便是黑发黑眼,有着具有明显特征的鹰钩鼻。

  ——犹太人。

  他们在被围殴一顿后牢牢捆绑压到车上,而行凶者看起来是平民装扮,但做出的事分明就是有计划、有预谋。

  江九幺看到了,街边商铺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在月光的照射下有如水晶般发光。

  她终于想了起来,这便是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屠杀开始的“水晶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