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8节(1 / 2)





  萧清韫当然不会生气,其实仔细想想,要是她处在穆卫军这样的位置也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的。

  无论如何,日子还是要过的。9月底,李大妹终于选好了人。正是学校东大门不远处的村子的,叫王梅,刚30岁。三年前丈夫病逝了,现在和婆婆两个人拉扯一对儿女,生活很是艰辛。

  王梅干了两天,萧清韫就很喜欢这个大姐了。虽然年纪轻轻就丧偶,还要负担起家中的生计,但却是个很乐观坚强的人,没有丝毫卖惨、叫苦的言语和行为。身上穿着并不好,但却十分整洁,是个很注重卫生的人。干活也很麻利,除了打扫从来不进卧室这样私密的地方,打扫前还会给人说一声。

  萧清韫问王梅对工资待遇有什么要求没有?王梅只提出能不能一个月请半天假,她想回去看看家里人。

  萧清韫也想到她家中情况特殊。加上她很喜欢王梅这人,就说到:“以后只要有节假日,我在家的话,你都可以回家。”

  王梅听了,心中又是惊讶又是感动。25块钱的工资,基本赶上饭店的服务人员了。而且她觉得自己并没做什么活。这两天,煮饭基本都是李大妹或萧清韫包了的。她每天基本就是洗洗衣服、尿布,打扫一下卫生,或是买买菜。但她吃的却是跟萧清韫她们一样,而且她食量大也并没有被说。

  这两天下来,王梅觉得自己已经很对不起所拿的工资了,厚着脸皮提出一个月回家一次,也是实在放心不下家里,而且也要拿钱回家。

  没想到萧清韫却说节假日也能回去。王梅觉得这是自己遇到的最好的人家,这简直比有些工人待遇还好。但她也不是得寸进尺的人,就说到:“不用的,我一个月回去一次就可以了。不然的话,我一个月就不应该拿25元这么多。”

  萧清韫笑笑,“一个月25元并不多,等我上课了,家里还要多麻烦你尽尽心。周末和节假日只要我没事,你就回家看看吧,你的两个孩子年龄也不大,分开久了不好。”

  见萧清韫是真心实意的,王梅也不再推辞,心中对萧清韫感激得很,暗自决定一定要更尽心才是。

  王梅的事定下来后,国庆也到了。因为孩子还小,不好长时间离开妈妈,因此在邓芳芳跟雍静来问她要不要跟同学们一起去爬香山时,萧清韫就拒绝了。

  国庆最后一天,萧清韫开始整理第二天上课的书籍笔记,杨幼功和韩思云就来了。

  萧清韫见到两人,笑到:“我还以为你们两个这次不会到我家来了呢?”又见两人一脸喜色,“怎么了?这是有什么喜事?”

  韩思云笑得灿烂极了,“你猜猜。”

  萧清韫福至心灵,一脸惊喜的道:“你是不是被电影学院录取了?”要是这样的话,也难怪韩思云这么高兴了。

  谁知,韩思云听了,笑容却淡了些,说道:“也不算正式录取,不过学院已经同意我在摄影系学习两年了。”

  萧清韫蹙眉,这应该是旁听生了,没有学籍档案,那两年后韩思云又该何去何从?

  韩思云见萧清韫有些担忧的神色,大笑两声,“你就看着吧,以我的才能,两年后,学校肯定会给我办正式的入学手续,我还能继续学习。”

  看着韩思云自信的样子,萧清韫突然就不担心了,这家伙虽然有时候给人的感觉不靠谱,但只要他认定了一件事,就不会放弃的。

  就像现在,电影学院不也暂时让步了吗?两年后,或许还真像这家伙说的,学校能真正接纳他。

  现在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国庆假期过后,萧清韫也开始上课了。因为有室友的笔记,加上现在基本都是基础课程,萧清韫并没有感到吃力,很快就跟上了老师们的节奏。

  有孩子后还是很不一样的,每当没课时,其他同学都到图书馆学习,或是到运动场运动,萧清韫却要尽快赶回家,给穆萧宝宝喂奶。

  哦,对了,那次穆卫军的来信,说到孩子的名字。直接给了萧清韫两个选择:穆慢慢或者穆萧。

  穆卫军说,他觉得叫穆慢慢就挺好听的,但萧清韫硬要他起个名字的话,那就叫穆萧吧。以父母姓氏组成的名字,好听又有意义。

  萧清韫信他才有鬼。以前穆萧小朋友还没出生时,穆卫军同志就提到了这个名字,但是,很快就反悔了,说是太简单,这样轻易就决定了实在对不起孩子,他还要再想想。

  而现在……

  好吧,这是个很有意义很好听的名字,萧清韫也没意见。于是,穆慢慢小朋友的大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今天的课有点多,萧清韫回来的比较晚,到家时小慢慢已经饿得哼唧哼唧直叫了。萧清韫赶紧从李大妹手中接过,开始给他喂奶。

  小家伙一到妈妈怀里,小脑袋就开始拱了,小嘴也张得大大的,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等萧清韫刚将衣襟解开,他就迅速而准确的一口叼住,大口大口吸了起来。

  李大妹见了,笑到:“今天可饿着了。这孩子也是,只认你,给他喂奶粉也不吃。”

  萧清韫也无奈道:“我还想像唐欣那样,等满了三个月就逐渐给他加**粉的量呢,不然等下学期课程更多,他岂不只能饿肚子?”

  李大妹就道:“天气再凉些,就可以挤一些奶存着,到时候试着喂一下看他吃不吃。等你下学期开学,他也有半岁了,可以开荤了。小孩子一沾荤腥就没那么爱吃奶了。”

  萧清韫听了稍稍放下心来。说来也奇怪,小东西刚出生那两天明明还喝了一些奶粉,现在反倒不吃了。要是萧清韫喂可能还能勉强喝一些,换其他人喂,就算喝进去了也会吐出来。

  萧清韫点点他的小鼻梁,你能拒绝奶粉,我还不信你能拒绝有滋有味的其他食物。

  就在萧清韫过着上学、奶孩子的日常生活时,时间也一晃而过,很快两个月就过去。

  元旦前后本是同学们认真复习,全心准备期末考试的日子,但却被一篇文章打破了平静。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纷纷加入了讨论行列。

  第66章

  高校永远处于最关注国家动态的行列之一。从三中全会结束后,就隐隐听到一些改革的风声。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这篇文章像是一个信号,国家要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同时传开的,还有1978年11月,江淮省□□萧斌在江淮农村实行的“包产到户”政策。

  围绕着改革和发展,萧清韫所在的首届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被翻天覆地的变化刺激着,心境随之剧烈变动。同学们热切讨论着:人民公社要不要改革?家庭联产承包是进步还是倒退?过去我们被教育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到底允不允许搞私人企业?企业是否应该追求利润?

  萧清韫虽然以前不是经济专业,但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多多少少还是有接触的。在此之前,萧清韫觉得拥有两世记忆的她已经很有“前瞻性”了。但亲身加入讨论后,这些思想的碰撞,让她对许多老师和同学佩服到了极点,也对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当然任何一种改革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特别对于萧斌率先在农村改革的大胆举措,两方人员一度吵得不可开交。萧清韫当然在支持一列,若只涉及改革本身,她还能冷静反驳。但要是扯上萧斌个人,那就什么也不管了,没什么逻辑可言,只管维护,争得脸红脖子粗。

  三个室友惊讶极了,从没见过萧清韫这样激动过。不过管他的,好姐妹必须一条战线,而且她们听了萧清韫对“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分析,也很认同,必须支持!

  萧清韫还是很感动的,咳,虽然她没好意思在室友们面前吼上一句“萧斌是我爹”,但是“洗脑”效果还是不错的。

  最后还是系主任出面才暂时将局面安抚。老人家是30年代年的哈佛大学博士,已经快80岁高龄。老先生博学广识,授课没有一句废话,语言却风趣幽默,很受全系师生的尊敬。

  老先生最开始只让同学们安心考试,等放假回去之后,自己到农村、工厂等地仔细观察思索之后,开学再回来辩论。